一念嗔心起,国王沦为阶下囚

佛弟子对贤圣僧要恭敬。要知道,证道的圣者个个大悲无量,他们所做出的举动,都是为了利益众生。所以不能以常人之心来揣测圣者,“初地不知二地事”,凡夫更无法读懂圣者。

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原来别有深意

学佛如初,成就有余,不忘清净初心,方得始终,为众生真心祈愿,于生活中踏实修行,才能获得胜妙功德啊!

好战的一代帝王最后却皈依了佛教,最终成为了一代明君

阿育王真正学佛后,一心护持正法,集结经典,兴建佛塔,利益了无数众生。他良心的反思与人性的升华,让帝王的价值更大化,同时为佛教正法的弘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值得我们称颂和怀念。

人有戒德者,感动诸天,天龙鬼神,莫不敬尊。

“人有戒德者,感动诸天,天龙鬼神,莫不敬尊。”这一句,唐朝道宣律师的故事可以作证,这是真的,《史传》上有详细记载。

小小一粒米大如须弥山

累积了种种的力量与辛苦才能成就一粒米,它所蕴含的功德是无量的,正如同那件裤子是贫苦夫妇唯一的财物、全部的家当,它所包藏的心量也是无限的!

善星比丘因谤佛而堕地狱

这世上还有很多人不懂佛陀的苦心,甚至违背佛的本意,最后难以救渡。

月光菩萨的来历你知道吗?

电光如来为父亲取名“医王”,二子分别取名为“日照”和“月照”。父子三人依电光如来传的法精进修持,父亲成佛了,名药师佛。两个儿子分别成为大摩诃萨,即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。

女众比男众修行要困难吗?

女性并不低,关键是自己要自尊、要努力,从因地上去改变,一样可以修行成就!​

小沙弥做了什么才实现心愿的?

学佛讲信愿行,虔信佛法,发下清净愿力,日常生活中,首先成为一个好人,时时刻刻心怀善念,利益众生,行净业而不图回报,即使暂时可能会有往昔业障显现阻碍,但必然会得到诸佛菩萨、龙天护法的加持护佑,其净善之愿定能实现。

为什么那家女主人总是洗不干净衣服?

自赞诽他是很多人的习性,我们喜欢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不足,却很少正确认识自己。何况,从外在看内在,从别人看自己,那么很多时候,别人就象我们的一面镜子,反射自己的不足之处,从而在不足中修炼自己。

为什么要学会说“我输了”?

在生活中,很多时候还没有这样关乎到生死,我们却连面对矛盾是非的修为都没有,甚至处处都被别人牵引,处处都想争个输赢。 这样的心境,从世间生活的角度看,不可能吉祥幸福,从修行人的角度,又怎么可能增益呢?!

有钱才能行善布施吗?

佛陀也告诉我们,布施有很多种。比如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等等

来自一头猪最后时刻的抗争

世人无不好生恶死,但我们却将死亡加诸于其他众生,从没想过它们的痛苦。弱肉强食并非真理,只是不能势均力敌的无奈罢了。很多人不信因果,但古往今来,如果不思悔改,不思转换,那因果何曾会饶过谁?

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救更多生命?

世间之人为了口腹之欲,理所当然地残杀其他无辜的生命,迷茫之人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贵,孰不知包括蝼蚁在内所有的众生无一不是如此。从南无始祖报身佛所说《你明信因果吗?》,我们应该从其中明白每个众生都有避苦趋乐、求生畏死的念头。众生平等,皆具佛性,不杀生而行放生,是基本修行。

寺院多年的双盘坐香规矩,被不会跏趺坐的圣僧给破了

从这个事件中可以得出,金山寺制订人人都必须要达到双跏趺才能挂单规矩的人,并不真正懂得佛法的修证。双跏趺有利于修定,但不是唯一的方式。最最重要的,就是能学到真正佛陀传的法,依佛陀的教法而修行、学法。

忍辱之心能防诸一切之外障

佛说无为最,忍辱第一道。忍辱之心能防诸一切之外障。作为修行人,就应该象梦窗国师那样忍常人所不能忍,受常人所不能受,遇到伤害、诽谤、打击时,无怨无嗔去面对 ,用慈悲来化解嗔恨,只有这样才能去掉我执,走向真正的解脱之路。

为什么年仅8岁的他拒绝疼爱?

情欲染污极为微细,为舍离欲爱的根本烦恼,修行人须觉察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,及时转念,于细微之处修正自己的言行,才能防范于未然,守住清净戒体,也才能使我们的修行更加光明

他为什么要放弃美食坚持瘦身?

正是这些无尽的贪欲和懒惰,让我们只盯着眼前短暂的利益,而不去想想自己已经身处险地,要赶紧求得真正的出离和解脱才行啊。

这些行为是在折损福报

若能一面造福,一面惜福,再注意不要折福,相信福分的积累,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。而且,这个福来的时候,你会享受得很快乐,因为你的心是净善的,你在与众生结下一个又一个的善缘。尤其当你布施善良、慈悲、法喜给别人,你所得到的,就不仅仅是财富而已了。

为什么南无释迦牟尼佛要答应波旬?

佛陀为什么流泪?因为魔子魔孙也是众生,也是佛陀要慈悲普渡的对象,必须要接收的啊,但是破坏又咋办?这是众生的业力,因果业力所致啊!

善恶能否相互抵消?

有个年轻人偷了乡邻一笔钱,而这笔钱是这乡邻借来的救命钱,为家里的“顶梁柱”治病而筹措。年轻人用偷来的这笔钱去城里做起了生意,几年过去成了大老板。而乡邻…

怎样才能影响他人?

当我们通过改变自己得到了受益时,除了感恩,更应将这份善缘传递相续。

佛陀不及阿难吗?

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感念到了佛陀的伟大,佛陀的清净无染。佛在行化过程中,处处围绕众生的渡化,众生的解脱,不夹杂任何世俗我执之见,随众生因缘而行止。

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道场,何缘护法神是道教王灵官?

现在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并不是韦驮菩萨护法,而是道教的王灵官。什么原因地藏菩萨不让韦驮菩萨护法了呢?

金子和烂泥

鹰击长空,鱼翔潜底,自然界万千生物,以何形而存于世,因何业而牵转流离,都是因果因缘和合显现。就如同修行的法门,相应不同的根基因缘,适合你的,就是最好的。

他为什么哀叹?

生命对每个有情众生都是珍贵的,否则面临我们的捕杀时,它们为何会奔散逃离!我们加诸于其的痛苦和伤害,不正是我们自己也不愿意承受的苦难和别离吗?而一旦报在己身,才不断叫苦、不断埋怨,实在令人深思。

他为什么让对方砍自己26刀?

万事因果无所不容,无所不在,起心动念也有因果,就如见到别人做好事而心里欢喜,在意业就种下了善因。而当别人对我们不好时,这正是我们过往相欠人家的。如果能够不较不怨地坦然接受,或者宽恕于人,可能就将这段恩怨了断和化解了,不然,可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。

公认的好人为何还是遇怪病惨死

因果是三世而言,我们一定要在因地上注意,在因地上努力去种下善因,勿因善小而不为,勿因恶小而为之呀!

为什么维摩诘圣尊有如此高的证觉

为什么维摩诘有如此高的证觉,因为维摩诘就是金刚总持佛,也是阿弥陀佛等五方五佛的师父、诸佛之师,故当时释迦佛陀的四众弟子,包括菩萨们都虔心听闻维摩诘圣尊的教化。

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严重?

这是一则有名的公案,其间一字之差,实有天壤之别。有句话叫“在圣不昧因果,在凡因果束缚”,所以百丈禅师的“不昧因果”,乃是至理名言,因为任何修行悟道的人,都要“不昧因果”。

返回顶部